(1) 鏈結未來: 結合篩選台灣策略性價值鏈,同時打造國際創業聚落實驗場。透過開辦創新特色區塊空間,產生新機遇與新興產業,以吸引全球指標性的大廠來臺投資。
(2) 鏈結在地: 以學校衍生及在地聚落創新為主軸,鏈結在地企業、創投及天使投資人,形成國際投資策略聯盟,以及發展區域創業社群。
(3) 鏈結國際: 促進國際創業社區招募資金和人才, 並在全球市場創新。引進(Pull)吸引國際加速器來台,如創業家簽證等。推進(Push)商機媒合、跨國共育成、市場結合、國際軟著陸,同時在政策上提出跨國研發、新創跨國服務平台。
(資料來源: https://goo.gl/6Hb3RZ)
經濟部為了落實創育產業之推動,規劃透過「帶動民間育成體系發展」、「打造國際創業聚落實驗場域」及「調適法規,創造國際最佳創業環境」等作法,鼓勵民間投資創育產業,促進國際資金引入與技術合作,提升創育產業價值鏈,協助國內創業育成體系升級與國際化。
(資料來源: https://goo.gl/Zr7Vs7)
國發會強調,隨著數位經濟蓬勃發展,台灣若要成功轉型為創新驅動經濟,必須打造良好的新創投資環境,本次新法施行有助於激勵新創事業發展,共有十大修正重點:
(1) 簡化董事會召開方式,新增股東會可以視訊會議方式進行,符合數位經濟趨勢及縮短全球化佈局的距離。
(2) 國內新創或擬落地之國際新創事業近年常反應公司登記無法以外文名稱登記,修法後除中文名稱外,允許再以外文名稱登記,有利企業以外文名稱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品牌國際能見度,和國際接軌。
(3) 新法允許董事席次可維持3席,或只設1席或2席,將有助降低經營成本,對新創事業初期股東人數不多或維持經營權有相當助益。
(4) 簡化董事會程序,讓非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決議方式可以書面為之,以避免人數不足而流會,或湊不齊人數遲遲開不了會的缺點,有助於提升董事會決策的效率。
(5) 公司可以按季發放現金股利,由董事會決議即可,不必召開股東會,增加新創經營彈性。
(6) 新增非公開發行公司可以彈性決定採面額股或無面額股(股票上不載明金額,價格可於每次發行股份時自由決定,較可真實反應公司價值),協助新創事業先用低價發行股票,或採用國際常見之無面額股票制度,有助吸引投資人,增加集資能量,充裕資金。
(7) 非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東可用契約或信託方式策略聯盟參與表決,使表決權行使更有彈性,有利提高投資新創誘因。
(8) 新法規定員工酬勞工具的發放對象可以擴及控制公司及從屬公司員工,即母(子)公司賺錢時,可分派庫藏股、新股認股權證等給子(母)公司員工,提升企業攬才、留才彈性,尤其新創事業多採股票獎酬制度吸引人才。
(9) 取消發行公司債總額限制,並放寬發行種類,增加「可轉換公司債」 及「附認股權公司債」,可增加公司籌資彈性,不需要一剛開始就要估價計算持股比例,使新創募資更容易。
(10) 放寬特別股發行種類,非公開發行公司可以約定特別股「一股可以抵多股的複數表決權股」、「對特定事項可以投反對票的黃金股」、「只投資不參與董監選舉的特別股」,或「保障當選董事席次參與經營的特別股」等內容,讓創辦人或創辦團隊能夠維持一定的投票權,既可提高公司經營的彈性,也避免新創業者為引進資金而失去經營權,有助吸引更多新創投資。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8/3455429)